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否需要持续使用抗生素治疗
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从而引起发烧、头晕等症状。现在根据最近的两项研究发现,在没有确认感染的情况下,抗生素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与美国目前推荐的持续时间相比可以安全缩短。欧洲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管理指南建议,如果未确认感染,并且患者自入院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患者无发热48小时,则在72小时后停用经验性抗生素,不论中性粒细胞计数如何。而美国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管理指南建议继续使用经验性抗生素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
Aguilar-Guisado及其同事在没有确诊病因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公开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血液癌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所有患者都开始使用符合国家指南的经验性广谱抗生素。在干预组(n = 78)中,经验性抗生素在患者临床恢复并且无热72小时后停止。停止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后,除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外,不常规使用普遍的抗菌预防。在对照组(n = 79)中,经验性抗生素持续至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
主要终点事件(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后28天内的无抗生素日平均数):干预组为16.1±6.3天,而对照组为13.6±7.2天,统计学明显有差异(-2.4;95%置信区间[CI],-4.6至-0.3)。这两组的复发性发热率、per 1000 patient-days感染率、粗死亡率或per 1000 patient-days的不良事件没有明显的差异。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照组比干预组更为常见(分别是per 1000 patient-days 12.7±27 vs 5.1 ± 11;差异性 7.6;95%[CI]是1.9-13.2)。
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这组高风险的血液癌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临床医生不需要等待中性粒细胞数量恢复正常。经过72小时的无症状和临床恢复后,可以停用经验性抗生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Snyder及其同事对未知来源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和以前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了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都是根据机构和国家指南开始使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
一项队列研究(n = 46)包括从经验性广谱抗生素转回原始预防性抗生素(例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或头孢地尼)的患者(干预组),尽管仍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只要他们接受至少5天的经验广谱抗生素,并保持48小时无发热。另一组患者(对照组)(n = 74)由经验广谱抗生素持续到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的患者。
干预组的复发率为15%,而对照组为19%(90% CI是-0.09至0.1629; P = 0.026)。在需要抗生素重新评估,重症监护入住,菌血症或院内死亡率方面,这些队列之间没有差异。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广谱抗生素治疗不需要持续至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但可以在无症状患者5天后安全停用。
作者视点
虽然有更多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临床终点,但这两项研究增加了大量证据支持早期排除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未发现确诊感染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